当前位置:

首页> 政策通> 科技动态> 详情

人民日报|泰州: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

来源:江苏省人民政府 时间:2025-04-30 浏览次数:5 标签: 创新创业

人民日报|泰州: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

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。江苏省泰州市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,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。2024年以来,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规模达20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53%来自传统产业升级,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超15%,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。

4月28日下午,泰州(北京)产创融合推介会在北京举行。活动现场,9个重大项目签约,涵盖产业、科技、人才等多个领域;7个战略合作协议签约,标志着泰州与“国字号”企业、行业龙头的合作进入战略协同的新阶段。活动现场,还聘任了7家金融平台、投资机构、行业协会的杰出代表为泰州“招商合伙人”。

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凝聚创新驱动力

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。泰州积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、科研投入、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,现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24家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2家、累计达2197家,获评江苏省独角兽企业1家、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、瞪羚企业64家。

推动领跑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创新链“双链主”。目前,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项目、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新能源船舶智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。靖江机器人智能制造(焊接)中心已在船舶智能制造、海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体化建设方案10项,推动4家企业转型升级。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泰州市姜堰区的一家本土企业,历经数十年发展,成长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。公司技改投入12亿元,实现先进技术、工艺装备、生产研发全面改造升级,目前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,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。

链接高能级科创平台,提升创新策源力

上海研发团队凌晨提交的技术参数,当天下午便在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内的智能车间转化为产品原型;位于上海云飞大厦的泰州生物医药(上海)离岸创新中心与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头部企业积极对接;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生物样本库的数据,助力研究人员开展生物医药研究。近年来,泰州与全国高能级科创平台合作,成功引进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,落地建设半导体先进陶瓷材料、材料表面工程技术、特医食品、特种合金专业研究所4家,实施重大产业创新项目10个,与龙头企业联合建设创新中心40家。

更多不断延伸的创新根系与枝蔓,正在泰州生长结果。2024年,泰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42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,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0多项,达成合作50余项,合同金额近6000万元,目前正推动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、集萃陶瓷所等5家专业研究所建成达效;生命健康泰州实验室揭牌,“中国自然人群示范队列(泰州队列)建设研究”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“四大慢病”重大专项,以济川药业等为依托单位的省重点实验室重组,获批建设市重点实验室83家,建成区域离岸创新中心28家、企业离岸创新中心104家,招引入驻孵化创新项目206个。

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,厚植创新生产力

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。为做好“产、水、文、人”四篇文章,泰州始终以人为中心,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、全龄友好型城市,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。

今年4月,“泰州人才周”系列活动走进上海各大高校,举行“大海新晨 潮涌泰州”人才引力场活动,开辟“泰爱才”校园招聘专线,并与上海交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等达成多项合作。聚焦生物医药、海工装备、精密制造、光伏锂电、教育卫生等领域,泰州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走进香港理工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四川大学等近百所高校,开展“泰州日”活动,2024年共举办114场,达成就业意向9809人,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1个。

目前,泰州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,近3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万人、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约2800人。泰州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“梧桐专项”和“凤城英才计划”113生物医药专项,泰州中国医药城累计引进4300多名生物医药领域海内外人才,其中两院院士10名、国家级专家68名、江苏省“双创人才”136名。

未来,泰州将继续担起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“中部支点”的任务使命,构建以“大海新晨”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。

收藏:
主办单位: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运营商: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Copyright @2018 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18531号

关注公众号

负责人微信